如何在熟人社会开展社会工作?【转】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13浏览次数:

   熟人社会对社工的服务质量考验程度高,服务做得好能得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同时,服务不到位,也是“一传十,十传百”的负面影响。那么,如何在熟人社会开展社会工作?
  
  “熟人社会”这个词是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来的,是指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血缘和地缘等枢纽带的一种伦理型的人际网络。费孝通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的构成的一张张关系网,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民间“熟人好办事”的说法,正是对熟人社会的一种朴素的表达。
  
  笔者目前服务的小区是属于农转居的社区,村民被征用土地而整体迁移,被集中安排在安置小区,居民居住的环境有原来的村居转型为商品房住宅小区,95%的居民是相互认识的熟人,且沾亲带故,社区居民相处融洽,社区居民的交往圈子小(熟人交往较多),生活环境相对闭塞,小区内人口流动性小。在小区内,社工发现居民对社区意识薄弱,对公共事务参与性不高,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但休闲方式单一, 以打麻将,看电视,树下闲聊为主,少数老年人会到其他地区旅游,跳广场舞。
  
  熟人社会对社工开展服务有一定影响。一方面,熟人与陌生人相比的好处在于邻里间交流多,相互熟悉程度高,防备心理低;另一方面,居民一般向熟人求助,而社工作为小区的外来者,属于陌生人的角色,小区居民较少向陌生人求助,尤其是家庭琐事,更是保持着一种“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当家庭发生矛盾,居民习惯向熟人求助;最后,熟人社会对社工的服务质量考验程度高,服务做得好能得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同时,服务不到位,也是“一传十,十传百”的负面影响。那么,如何在熟人社会开展社会工作?
  社工在熟人社会开展工作,关键在于如何发动社区居民的参与。
  
  根据小区的特点,小区是封闭性的管理,居民都是居住在楼房里面,社工可以借助入户探访的形式,招募楼宇义工,建立楼宇义工队,协助社工宣传服务、探访、收集居民的意见等等。
 
  在邻里互助方面,充分发挥熟人的作用。在邻里互助网络的搭建,熟人社会提供一个较好的条件。举个例子,某一高龄独居的长者,因个人嗅觉的敏感度低,在煮饭的过程中,忘记关煤气,庆好邻居经过,闻到煤气味道,敲门提醒其关煤气。社工针对此类特别需要定时关注的服务对象(以长者为主),以其为中心,发动邻居的力量,培育邻居成为邻里互助员,定时向社工回馈该关注对象的情况,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搭建一个邻里互助的网络,从而提升邻里之间的信任度,邻里互信才会内化为邻里互助的自觉行为,相互守望、以邻为伴的社区温情才会重现,发挥远亲不如近邻的效果。
 
  在服务方式方面,可以开展定时定点的服务。定时定点,对于居民了解社工服务,宣传服务,都起到较大的作用。社工链接社区医院等资源,开展以居民喜好的义诊服务,每周定时定点开展服务。针对小区隔代教育需求突出,社工可以定时定点开展针对带孩子的老年人开展育儿课堂,增加其育儿知识,提高育儿质量。针对老年人不愿意参与社区事务,习惯在树下闲聊,社工可以将服务的场地由中心搬至树下,以老人喜欢的话题或兴趣介入,逐渐与长者建立关系,发展其兴趣爱好。
  
  在社区文化营造方面,促进社区文化节的形成。因社区文化活动较少,故而可以利用传统的节日开展服务。如在端午节,开展以端午主题相关的活动;在中秋节,开展中秋阖家欢的主题;在春节,开展辞旧迎新的活动,并且将该小区的文化通过传统节日传播,从而形成属于该小区的文化节,提高居民对小区的归属感和参与度。
  
  在社区团队培育方面,建立本地居民领袖队伍。社工机构进入该小区,属于社区的“外来者”,要掌握居民的需求以及社区拥有的资源,需要建立以当地人为主的居民领袖和义工队伍,以楼长,社区老党员,德高望重的老人和积极热心的居民作为居民领袖培养的对象,开展领袖培育小组,提高居民领袖的主人翁意识,以点带面。
 
  在资源整合方面,社工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强化居民参与,以家综为依托,联合街道、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社区企业事业单位等,建立一支社区资源网络地图,提高对社区资源的利用率。
  
  以上的服务前提在于与社区相关领导、组织部门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协助街道、居委等部门开展工作。熟人社会注重人情往来,社工在熟人社会开展服务需要注意人情社会里面道德的作用。以上只是笔者个人对该小区特征的服务介入,还需要继续摸索出一条适合熟人小区开展工作的道路。寻解治疗的三个黄金定律“如无破损,且由得他;如见成效,继续努力 ;努力无效,另寻他法 ”这也是笔者在工作中的工作方法。

关闭

理论前沿最近发布

Baidu
sogou